no1.JPG
no2.JPG  
  
  
  他是諾貝爾少年。他的媽媽向精子銀行買了諾貝爾得獎者的精子,以人工受孕的方式生下他。
  
  他的媽媽充滿希望,以為會生下一個天才,為世界帶來全新啟發與美好事物,誰知產下的他竟是如此平庸;他們盡了所有努力,各種腦力開發課程、研習課程、才藝營……,他做了無數智力測驗,區塊始終不是落在頂尖,只能是個『一般聰明』的孩子。他的媽媽失望透頂,有時不吃東西,有時抽太多菸,有時喝太多酒,有時灌下太多藥物。(這時他就得打電話叫救護車。)
  
  乍看書的簡介,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的《神嬰》,大意是一個母親怕自己的小孩出生後跟不上其他小孩,從寶寶在胎內就不斷給予菁英教育,後來胎兒果然成為天才,但是卻拒絕出生。(因為他媽給他聽的新聞裡面太多可怕事件了。)《諾貝爾少年》的故事設定相反,主角是諾貝爾基因寶寶,卻沒有媽媽預期中的優秀,怪了,諾貝爾基因怎麼會失靈呢?
  
  當然諾貝爾基因可以吐槽的點太多了,例如諾貝爾得獎史上極少親子檔得獎的紀錄,大多時候,諾貝爾得獎者的父母沒有得獎,小孩也沒有得獎。在《諾貝爾少年》中,就算是把『母親』的基因算進來,主角的媽媽給人的感覺相當聰明,不至於拖累了諾貝爾基因,那到底,為什麼主角不夠優秀呢?  
  
  隨著故事發展下去,主角優不優秀,實在不是那麼重要了,就算這孩子日後真的拿不到諾貝爾獎,他也夠聰明,夠早熟,夠讓讀者心疼了!
   
  有個相依為命卻罹患精神疾病的媽媽到底是什麼感覺呢?
  
  早上自己起床,自己增添衣物,自己上學,自己下課,自己簽聯絡簿,自己完成學校的親子作業,自己覓食;然而他也有做不到的事,例如假裝自己的媽媽打電話去學校跟老師溝通,他也沒辦法打扮成大人出席家長會,或是假扮成媽媽跟左鄰右舍互動;還有一些一般小孩能力之外、他卻不得不做到的事情,像是偷偷倒掉媽媽的酒(一次只能倒掉一點點),仔細計算媽媽的藥量,努力搞懂相對論討媽媽歡心。(雖然做到的部分只限於『努力』,只有努力,沒有搞懂。)社工來訪時還得保護自己跟媽媽的小家庭,預防自己被帶走。
  
  他唯一的心靈寄託是找到自己的父親,他有一本諾貝爾得獎人名冊,他總是很努力找出相同的特徵:耳朵、眼睛顏色、輪廓……以辨認誰是自己的父親。他想要一張父親的照片,只好把代表諾貝爾得獎人的英文字母N貼在牆上。直到有一天,他發現根本沒有『諾貝爾精子銀行』的存在。
  
  他的媽媽騙了他。忍不住向母親質詢的他卻意料不到,事實的真相太過殘酷,遠遠超過一個青少年的負荷。
  
  這本書輕薄短小,卻看得我感慨萬千,心中五味雜陳,不知如何述說。主角以他意想不到的方式得知了真相,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父親,卻也瞭解自己的母親為何沒辦法好好愛自己,當他向沉睡中的母親說出__的父親5個字,簡直讓人流下淚水。主角的母親當初之所以選擇生下他,就是想好好愛他,可惜她真的做不到。
  
  大部分的孩子都得承擔來自父母的期待,對主角來說,他的負擔尤其沈重,於是他只好說,我們來自海洋原湯,我們都是星塵,不管我們身上有誰的基因,我們都是自己。
  
  ps:感謝大塊文化提供試讀機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