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A2.JPG
CHA3.JPG
  
  看書前就耳聞作者Jodi Picoult擅長以備受爭論的議題為題材創作,這是我看的第一本Jodi Picoult,看完後只能說她確如其名,書封上那行小字『你願意接受死刑犯的器官移植嗎?而且,他還是殺害你至親的兇手!』曾吸引我在人來人往的商務印書館前駐足,他們貼了一張約A4大小的海報介紹書,幾分鐘後我順著人潮走了,卻一直思索這個問題:「我願意嗎?我會願意嗎?」待我看完全書,這個問題,不過是書中一塊小蛋糕而已,書不僅止於談被害者家屬內心的掙扎,更擴及對死刑制度的探討,甚至是宗教議題:信仰與救贖。
  
  小說人物裝作不經意的提到了電影《綠色奇蹟》,我相信看過書的人都能感受到,《換心》採用了《綠色奇蹟》作為劇情發展的基礎之一。
  薛.布爾能彷彿能使神蹟,他讓小鳥復活,讓愛滋病患者痊癒,讓脈搏停止的人甦醒,且,跟電影一樣的,他被控殺人。他被控殺了一對父女,父親為警察,女孩年僅六歲。他被判死刑,但死刑的施行不易,畢竟他們所處的新罕布夏州已有多年不曾執行死刑,中間還經歷他上訴、上訴、上訴,定讞時已過了11年。
  
  瓊,受害者家屬,警察的妻子,女童的母親。親人受害時她正懷胎,她為了腹中的新生命活下來,然而她的第二個女兒,克萊兒,長大後卻被發現患有心臟病,克萊兒的心臟日漸衰落,隨時會停止跳動。此時獄中待決的薛.布爾能說,他希望將心臟捐給克萊兒。
  
  邁克,薛.布爾能被控訴時的陪審團一員,他投下贊成死刑的一票。之後他成為神父,來到薛.布爾能面前,開導布爾能回歸宗教,他不在乎薛.布爾能想什麼,他要他信他的教,確認布爾能可以回到天父的懷抱,這樣彷彿能減輕他的罪孽——畢竟他投下贊成死刑的一票。(任一人投反對票即無法判處死刑)然而目睹布爾能神蹟的他居然開始懷疑,布爾能即是耶穌。
  
  瑪姬,美國民權自由聯盟律師,她反對死刑。她把自己撬進這淌布爾能渾水,是為了鬆動死刑。她不在意布爾能有沒有什麼神蹟、不在意他有沒有什麼宗教信仰,她只是要藉由布爾能來遂行她的目的。(哎,她是自由聯盟律師,就是個律師。)
  
  不管怎樣(掀起議題討論),Jodi Picoult相當認真在寫小說,她經過多方考查、訪談才寫出《換心》,僅此便值得肯定。小說人物內心的糾結、劇情匪夷所思的懸疑發展,都讓我屏氣凝神,我不在乎布爾能是不是耶穌(或其他什麼宗教裡的人物),但我會想那些神蹟是真的嗎?如果真有人能讓受傷的痊癒、死去的復活,會有多少人希望受他救助,而不是任他被判處死刑。如果真的因為可以救助他人就讓死刑犯逃出生天,對受害者家屬又是怎樣的傷害?
  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贖罪?受刑死去或行醫濟世?(哎,我想到了金田一的悲戀湖殺人事件。)
 
  對布爾能來說,他的『贖罪』就是將心臟留給克萊兒,他從克萊兒身上奪走太多,而克萊兒需要心臟活下去;對瓊跟克萊兒來說,布爾能根本就不可能『贖罪』,他應該早早死去,如果他的遺願是捐贈心臟給克萊兒,那瓊跟克萊兒就會狠狠拒絕他,泯滅他最後一絲希望,讓他愈痛苦地死去愈好;新罕布夏州執行死刑的方式是注入毒液,如此心臟會受污染,無法使用,就算布爾能要捐,就算克萊兒想用,執法機構也難以照辦。
  
  劇情如此糾結啊。(菸)
  他們之中沒有誰對誰錯,人有不同的價值觀,有不同的信仰,沒有人可以丟出石頭。
  最後我想,如果我是瓊,我會讓需要心臟的人決定自己要不要接受心臟。我必須那麼做,要求孩子為了彌補自己的傷痛而強活下去實在太自私了,不是嗎?
  
  以下有雷!劇情透露!看過會減少閱讀此書的樂趣,慎思!
  
  
  
  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 
  遍佈全書的神蹟,居然是布爾能刻意營造出來的,或許他真有一些能力,但他無法控制,否則他也應該治好妹妹的臉吧!而他這樣苦心設計,就為了讓自己的心臟可以捐贈出去,不能不說機關算盡。布爾能會輕易地被判處死刑,無非人的偏見。 
  有篇文章流傳已久,作者不明,內容是
  1.有個女人已經生了8個小孩,其中3個耳聾,2個眼瞎,1個智能不足,女人自己又有梅毒,此時她又懷孕了,你會建議她墮胎嗎?
  2.現有三位領袖候選人。
   A跟政客往來,會諮詢占星學家,有婚外情,是個老菸槍,每天喝8-10杯馬丁尼。
   B有兩次被解僱紀錄,睡覺總是睡到中午,大學時吸過鴉片,而且每天喝不少威士忌。
   C是授勛的戰爭英雄,素食主義,不抽菸,偶爾喝點酒,沒有婚外情。你會選誰?
  
  很明顯可以看出撰寫文章的人想誤導大家。1的女人後來生下貝多芬(還是聾子不過聾得比較慢),2的A是羅斯福,B是邱吉爾,C是希特勒。
  一個前科不良、社會地位低落、教育程度差的人跟一個警察——兩個打起來的話,一般都會認為是前者的錯,就算是警察的錯,也會責怪前者惹人誤會,活該。
  這就是偏見。
  今日物證主義地位高漲,科學檢驗技術也有一定水準,不再像以前『容易』造成冤獄,可是偏見……偏見這東西貫串古今無所不在啊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徐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